全民創業活動在牡丹江市蓬勃開展,廣大職工積極投身自主創業、自謀發展中來,尤其是下崗失業職工和農民工,他們自強自立,敢拼搏、勇創業、有實效,為我市經濟社會追越型跨越式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,涌現出了一批創業典型。本欄目將等系列報道職工創業明星和職工創業基地。
艱苦創業 敢于創新 碩果累累
――職工創業明星事跡之一
張文彥,男,47歲,牡丹江軍馬場下崗職工,下崗后創辦了優質果試驗站。2004年市 “一幫一”有關專家與其結成幫扶對子,幫助他規劃設計果園、選擇栽植品種,進行生產技術指導。通過栽種果樹、繁育苗木,他成功創業,年均招收員工30多人。2007年、2008年其40畝果園連續兩年收入達5萬余元,2009年,他種植果園年收入10萬元,果園市值達50多萬元。
張文彥下崗之初就立下了創業的志向,承包了軍馬場40畝地種大田,收入極不穩定,1998年改為栽種果樹后,由于他對果樹種植一無所知,發展較慢,經濟效益較低。2004年在牡丹江市總工會的大力扶持下,創辦了優質果試驗站,有關專家與張文彥家結成了幫扶對子,一方面幫助他家規劃設計果園、選擇栽植品種,一方面進行生產技術指導。從果樹培育苗木、幼樹定植、冬季修剪、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,到果實采收、越冬防寒及苗木出圃等各個生產環節提出具體技術方案,并于生產季節現場指導。由于專家的幫助和張文彥的勤學好問、吃苦耐勞,他很快就掌握了常規的果樹管理方法。果園全部換上了新蘋4號、新帥和龍豐等抗寒優質新品種。經過幾年的艱苦打拼,張文彥的新蘋果一上市就贏得了市場、遠銷邊貿。張文彥靠栽種果樹、繁育苗木創業成功,他家完全擺脫了過去生活困難的狀況,女兒也如愿以償地圓了大學夢。他致富后還幫助、帶動他人發展果樹生產,經常指導其他果農進行果樹生產,提供優質苗木。柴河林業局黑牛背林場的姜修所家栽植了165畝果樹,種植的是老品種—金紅、K9和龍冠蘋果等,由于缺乏技術等原因,腐爛病、青葉蟬等病蟲害嚴重,五、六年果樹不結果,果園未建成。2007年開始,張文彥幫助其重新規劃果園、選擇品種,更換了新蘋4號等優質品種,指導果樹整形修剪,2008年果園就開始見效,開花結果,該果園進入豐產期后收入將相當可觀。
張文彥下崗再創業,成為致富之路上的典范。2008年被牡丹江市委、市政府授予“創業致富標兵”、2009年獲牡丹江市“五一”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,果園被命名為“創業致富示范基地”。